中新網蘭州10月9日電 (記者 殷春永 宋子昕)“畫唐卡就像僧人修行,要心中虔誠,耐得住寂寞!鼻宄,24歲的漢族女孩杜亞霞來到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唐卡小鎮的畫室,揭開畫布,坐在小凳子上開始專注地畫唐卡,一畫就是九個小時。這樣的生活,她已經過了四年。
“我從小就生活在甘南,上學時我就很愛畫畫,后來家人建議我學習唐卡,我來夏河看了看,覺得唐卡細膩濃艷的風格特別好看,當時就下決心要學了!倍艁喯颊f,身邊沒有漢族朋友學習唐卡,但她還是為了心中的熱愛,踏上了這條“修行之路”。
“剛開始對藏族文化不了解,連藏語都聽不懂,有很多次都想收拾東西回家。剛來時沒有工資,身邊的同齡人已經開始賺錢成家了,但是家人一直支持我,想想當初來時的信念,我還是堅持下來了!倍艁喯紩肫饎倎韺W唐卡的日子,感嘆道。
學唐卡的日子里,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剛開始學習過渡漸變顏色很難,她就拿著老師的唐卡作品,一點一點地體會臨摹,老師看到后夸她悟性高,很適合創作唐卡,這給了杜亞霞很大的信心。
開畫儀式、制作畫布、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傳統唐卡的繪制程序極為復雜,制作一幅唐卡用時短則半年,長則需要十余年,現在杜亞霞已經學習唐卡四年了,但她還無法獨立完成一幅完整的畫。
說起未來,杜亞霞打算繼續跟著老師學習,學成以后也許會像老師一樣,開一間畫室,教一些學生,將這寶貴的文化瑰寶傳承下去。
杜亞霞的唐卡老師是拉卜楞畫院的院長丹增,他25歲從家鄉青海來到拉卜楞寺學習唐卡,如今已有28年了。
“拉卜楞寺是世界藏傳佛教文化匯聚融合的地方,這里的唐卡風格也是多樣化!北粏柕疆敵踹x擇來夏河縣學習唐卡的原因時,丹增說,如今他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甘南藏族唐卡”代表性傳承人,他也在身體力行地盡著傳承人的義務,在唐卡小鎮從事著唐卡教學工作。
唐卡小鎮是甘南州夏河縣政府于2018年在拉卜楞寺旁打造的唐卡文化長廊。唐卡小鎮的展館中,掛著上百幅精美絕倫的唐卡畫,其中不乏一些現代化的畫面!吧衩亍薄白诮獭币呀洸皇翘瓶▋H有的獨特標簽。
“藝術不該被束之高閣!闭劶疤瓶ǖ膭撔,丹增認為這是他所喜聞樂見的。他說,唐卡自古代從印度流入中國西藏時,就已經在被創新改變了。唐卡來自炎熱的印度,古代西藏的畫師們在創作時就把唐卡畫中輕薄的衣物修改成高原地區的服飾;所以他主張在保留唐卡鮮明民族特點、濃郁宗教色彩的同時,也適當與現代生活融合創新,這樣才能長久發展。
“有了唐卡小鎮后,很多畫室都搬進來聚在一塊,畫師們平時會在一起交流唐卡文化!钡ぴ稣f,“作為傳承人,我對唐卡的傳承很有信心,近年來政府在對唐卡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建了唐卡小鎮后,很多游客來參觀了解,也有許多慕名來買唐卡的人,愿意來學習唐卡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不僅有藏族人,還有其他民族的學生。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唐卡也在變通中發展,慢慢走進大眾的視野。(完)
【編輯:杜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