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新聞被臺灣【中國時報】采用。
300多件敦煌藏經洞流失文物“復制品+實物”回歸故里
中新社敦煌9月26日電 (記者 丁思 李亞龍)敦煌藏經洞流失文物何以歸?26日,正在甘肅敦煌舉行的“到世界找敦煌—敦煌流散海外精品文物復制展”,將200多件流散海外的精品文物復制品與100多件中國國內珍藏的藏經洞文物實物首次帶回故里,讓海內外觀眾近距離領略敦煌文化藝術的魅力。
此次展覽主要分為“發現藏經洞”“流散的藝術瑰寶”“再現敦煌藝術”三個單元,梳理了古老敦煌文化不斷傳承弘揚的歷史脈絡。
1900年,在莫高窟發現藏經洞,內藏各類文物6萬余件。由于歷史原因,近5萬多件文物流失到海外多國數十多個機構。近百年來,在國內外敦煌學界的共同努力下,通過調查、編輯、刊布流失海外敦煌文物的目錄、圖錄和研究,基本弄清楚了敦煌藏經洞文物的數量、內容及價值。
“有人總結說,藏經洞文物藏于英國者最多,藏于法國者最精,藏于俄國者最雜,藏于日本者最隱最秘,藏于中國者最散最亂!备拭C酒泉市博物館陳展部主任紀雅楠接受記者采訪說,為了更好保護傳承敦煌藝術瑰寶,百年來,幾代敦煌學者,歷盡千辛萬苦,復制拓印,整理收集流散在海外的文物資料,讓它們以各種方式回歸,讓更多人了解敦煌,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據紀雅楠介紹,該展覽的核心部分是主要展出選自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英國國家圖書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等國外收藏機構收藏的敦煌藏經洞文物復制品。在1500平方米的展區里,秉承原大原色復制的原則,通過3D無損掃描技術高清復制了敦煌藏經洞流失的歷代絹畫、紙畫、麻布畫和經卷等各類文物,通過數字化方式“回家”。
“為了讓觀眾能夠更加深入了解藏經洞歷史,我們還首次展出了現存于國內的藏經洞文物實物、佛教文物等100余件!奔o雅楠說,保存至今的經卷大多數是殘卷,且非!按唷,但看到這些敦煌遺珍實物,更能讓人們理解敦煌藏經洞背后的歷史和價值,以及中國學者們千辛萬苦助力回家的努力。
值得一提的是,該展覽還通過借助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復原“藏經洞”場景,展演展示敦煌古樂器及其演奏、服飾藝術造型、敦煌伎樂展演等內容,用現代藝術表現形式讓千年敦煌“穿越”,多層面展示敦煌文化藝術的魅力。(完)
【編輯:劉薛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