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8月26日電 (記者 殷春永 丁思)“猗與那與!置我鞉鼓。奏鼓簡簡,衎我烈祖”。在電腦上敲出這一行字的席文博,是一個聲音很好聽的25歲大男孩。向海內外游客“說敦煌”是他的夢想,作為講解員的他,除了線下給游客講述敦煌故事,近年還嘗鮮線上新媒體,找尋年輕人眼中的“潮敦煌”。
榆林窟開鑿在甘肅酒泉市瓜州縣境內的榆林河峽谷兩岸直立的東西峭壁上,1961年被列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稱為莫高窟“姊妹窟”的榆林窟,是古絲綢之路沿線的重要石窟,它與莫高窟、西千佛洞等共同組成了敦煌石窟藝術體系,以精美的壁畫和彩塑享譽世界。
少年時的“約定”:尋夢“九色鹿”
大學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實習在敦煌研究院做了三年志愿者,畢業后選擇扎根榆林窟……回望自己與敦煌解不開的情緣,席文博時常會回想起自己初中“吹的牛皮”。
“初中課本里,不是有一幅九色鹿嗎,我看完后就給同學們吹牛,說我以后一定要去敦煌,結果沒想到就真來了!苯,席文博接受中新社、中新網記者專訪,講述作為年輕一代“守窟人”的青春故事。
許是笑年少的無知和莽撞,但席文博終究欣慰自己是“喜歡敦煌的,還有那些敦煌人!弊2015年進入大學,系統進行美術學專業學習,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的趙俊榮老師是他時常掛念在嘴邊的一位“敦煌人”。
“趙老師教授我們敦煌壁畫的相關知識,常書鴻、段文杰、樊錦詩等老一輩莫高窟人的名字和故事,時常在課堂上聽到!毕牟┱f,趙老師臨摹了很多壁畫,但為人謙虛、樸素且執著,這是我們最為感動的。他的普通話不好,但會說日語,講課時會使用方言,當他講起莫高窟的故事,有些同學可能沒太聽懂,卻能感覺到他在說什么,還有好多同學當場就掉下了眼淚。
暑假,席文博和同學跟隨趙俊榮老師,一起前往莫高窟參觀學習、臨摹壁畫,還當講解員志愿者。初次到訪心目中的“朝圣地”,看到精美壁畫,席文博有著說不出來的歡喜。
當志愿者期間,他更是會利用自己的美術學知識,探尋這些壁畫背后的故事。在他看來,比敦煌壁畫更為珍貴的,是壁畫背后的這些人。
“除了現場專業知識的傳授,老師講得最多的,依舊是老一輩敦煌人的故事!毕牟┱f,除了壁畫中的“九色鹿”,這些“敦煌人”更是牽引著他前進的動力。
畢業后的“篤定”:榆林窟里“說故事”
大學期間,席文博一邊在莫高窟做講解員志愿者,一邊跟隨老師前往榆林窟“進洞子、看壁畫、學美術”。期間,共前往榆林窟七八次。
“那時候榆林窟的環境好破敗、好破敗、好破敗……”時至今日,憶起當年的榆林窟,席文博直言“條件非常艱苦”,以致于常年環繞在腦海中的榆林窟,仍舊是“土坡路、活動板房、屋頂上的塵土落入到泡面中”這樣的印象,當然還有美輪美奐的“壁畫”。
即便如此,畢業后的他,聽聞榆林窟文物保護研究所招聘講解員,席文博帶著簡歷就來了。2019年4月23日,他成為了榆林窟的一名講解員。
在多數同學看來,當一名美術教師是該專業最為穩妥的就業!爸v解員只是一個服務崗位,沒什么意思!泵鎸胰伺笥训牟唤,他說,“對于我來說,講解員是敦煌研究院里所有崗位中,最接近壁畫的人,我們每天都可以去領取鑰匙,去看洞窟看壁畫,找到自己的興趣點,逐步就會有成果出來的!
相對于莫高窟而言,榆林窟工作人員較少,游客量也呈現出明顯的淡旺季特征,榆林窟人時!吧砑娑嗦殹。初到榆林窟的席文博,除了作為講解員方面的專業培訓、學習,還參與資料整理、植樹環保等事務。
經過不斷學習積累,席文博有了更多專屬于自己的“講解方式”。他分析說,相對于聲名在外的莫高窟和“打卡式游客”,選擇探訪遠離人煙的榆林窟,大多是對敦煌文化感興趣的游客,或者是各大美術院校專業人士,這些人具有一定敦煌基礎知識儲備,對于講解員的要求更高?疵佬g史、建筑史、敦煌文獻成為了席文博每天必做的功課。
“莫高窟的壁畫故事多,榆林窟壁畫精美但佛教故事較少,如何將榆林窟的精髓通俗易懂地講解出來呢?”席文博說,他會從石窟建筑藝術和構造演變上來梳理,并將每一個洞窟進行比較和相互串聯,讓游客感受到藝術演變的軌跡,也對此記憶更加深刻!爱斎,面對專家學者、親子團、學生等,也會有不同的講解思路!
工作后的“淡定”:多媒體中尋“潮敦煌”
工作期間,“90后”的席文博看起來總是波瀾不驚,顯露出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沉穩和從容!皩Χ鼗臀幕娜绨V如醉和過硬的專業知識”,在帶領游客參觀時,也是非!暗ā,隨時可以接住來自游客“稀奇古怪”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敦煌文化日漸火熱,來榆林窟的游客日趨增多,今年游客量是往年同期水平的3倍。接踵而至的游客到訪,淡旺季明顯,讓席文博“有些不淡定了”。
“高興的是,看到越來越多的年輕面孔來到榆林窟,和講解員探討交流;憂的是,游客集中在夏季,全部涌過來對洞窟的保護不利,且人多嘈雜,講解效果也不佳,有時一天帶參觀5趟!毕牟┱f,若是冬日來,游客少,我們也會講解得更細致,最終受益的是游客。
面對此,在席文博看來,“數字化”是未來不可或缺的對外宣傳途徑。目前,他和幾位同事還兼職負責榆林窟的微信公眾號,正在開展的是“樂動榆林窟”的創意視頻展示,一只裹著飛天彩色飄帶的小貓,拿著壁畫中的古樂器“撥浪鼓”正在自如飛翔……
“通過新媒體,探訪古老文化,讓它得以再現!毕牟┱f,將來,團隊還將從年輕人的視角找尋關于敦煌壁畫中“二十四節氣”“古樂器”“體育圖像”等與現代生活接軌的“潮敦煌”,讓更多年輕人知曉敦煌、愛上敦煌,“這也是一種特殊的講解方式了!(完)
【編輯:杜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