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新聞被印尼【印華日報】采用。
隴澳“雙城青年”大漠戈壁創意體驗“多彩非遺”
中新社蘭州8月3日電 (閆姣 羅坤)“敦煌曲子優美的旋律和表演者的歌聲吸引著我,我能透過曲子戲感受到本地人的方言和生活,還有敦煌濃厚歷史文化氣息,以及古老故事!卑拈T陳瑞祺永援中學學子余嘉嵐在甘肅敦煌體驗敦煌曲子戲學唱后如是說。
3日,為期20多天、由蘭州大學舉辦的“2021海峽兩岸暨港澳青年文化行者研學研習計劃”正在甘肅進行。作為其中一項,“敦煌澳門雙城青少年文化交流與服務學習行動”是中國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度內地與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點項目,此次文化體驗項目包含敦煌曲子戲學唱、泥版畫制作等內容。
敦煌曲子戲是一種流傳于甘肅酒泉市、敦煌市及周邊地區的地方戲曲,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傳承人指導下,兩地青年學習了敦煌曲子戲的歷史起源、藝術特色與唱腔、唱法,并摹唱了曲子戲的部分片段。
除了曲子戲等“老非遺”,近些年,隨著敦煌文化旅游深度開發,當地以莫高窟壁畫為原型,通過制作泥版畫作品,還原莫高窟壁畫的制作工藝與手法,被稱為敦煌的“新非遺”。
在敦煌月牙泉小鎮文創產業園區,兩地青年還通過選取壁畫原圖、挑選泥版、臨摹草圖、調色上色等工序,完成了自己創作的泥版畫作品,通過“指尖的創作”加深了對莫高窟壁畫的了解。
南開大學學生梁萃愉在體驗課程結束后說,“泥版畫是我接觸莫高窟壁畫最直接的方式,也是了解莫高窟壁畫修復方式最好的機會。通過繪制我們才真切理解到,細心呵護、用心描繪,無一不是文化遺產搶救的要點,向文化遺產保護者致敬!蓖ㄟ^泥版畫體驗,壁畫不僅被同學所看見,而且在實踐中讓古老的敦煌藝術“活”了起來,增強了其對以莫高窟為代表的敦煌文化保護的責任感。
該項目負責人、蘭州文化行者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龍魁介紹說,相較于單一的教學方式,今年更注重兩地學子親身體驗和實踐教學,希望在“真聽、真看、真感受”的實踐學習中,了解敦煌歷史底蘊,增進兩地青年對祖國歷史文化傳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王龍魁說,后續行程中還將繼續開展“敦煌+”主題推介、世界遺產景區可持續旅游志愿服務、世界遺產青年觀察等創意活動,為青年參與世界遺產保護與傳承發展貢獻新思路。(完)
【編輯:劉薛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