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蘭州7月20日電 (記者 丁思)記者20日從蘭州大學了解到,該校資源環境學院教授張廷軍團隊發現地球冰凍圈范圍平均每年以8.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縮減。該研究論文近日以《1979—2016年全球冰凍圈范圍變化評估》為題發表于美國地球物理協會《未來地球》期刊。
在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冰凍圈是氣候變化最敏感圈層之一。冰凍圈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資源庫。在一些山區,不斷減少的冰川威脅著飲用水供應。冰凍圈的變化對于地氣系統能量交換、水資源、生態、災害過程等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探究冰凍圈變化對于氣候變化響應顯得尤為重要。
過去許多科學家已經記錄了由于氣候變化導致的冰川退縮、積雪面積減少,多年凍土年平均地溫升高,和北極海冰面積減少等單要素的變化,但沒有針對冰凍圈作為一個整體的變化進行探討。
為了有效量化地球表層冰凍圈范圍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論文第一作者、蘭州大學副教授彭小清等人通過衛星遙感資料、再分析數據、觀測資料,集合冰凍圈各要素于一體,系統探究1979-2016年全球冰凍圈范圍變化及其對氣候變化的響應。
研究結果表明,1979-2016年,全球冰凍圈面積每年減少8.7±1.1萬平方公里,其中北半球平均每年減少10.2±1.0萬平方公里,南半球平均每年增加1.5±0.4萬平方公里。冰凍圈凍結初始日推后了3.6天(0.95天/10年),終日提前5.7天(1.5天/10年),持續時間和天數以2天/10年的速率減少。
以上研究明確了地球表層冰凍圈范圍整體分布特征及其對氣候變化響應,將冰凍圈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研究,解釋了冰凍圈范圍的全球變化時空變化特征,其結果可以用于進一步研究冰凍圈對氣候變化響應機制,以及對于生態系統、碳循環等研究提供基礎支撐。(完)
【編輯:劉薛梅】 |